设置

关灯

712 想什么呢?! (3 / 7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朱允煐这时候也继续说道,“至正十六年,太上皇攻占集庆、改名应天。青田人刘基受太上皇礼聘而至、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,备受重用。随即修建了礼贤馆,招揽天下贤才。召见儒生唐仲实,询问平定天下之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朱允煐的这些话,不少文武百官也不陌生,因为这都是洪武皇帝鼎定天下的经历,这都是发生过的事情。也可以说值得一些文官骄傲,因为洪武皇帝手下精兵强将无数,但是在争取霸权的过程中,好多决定性的策略都是读书人建言献策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朱允煐也缓缓说道,“只是太上皇出身卑微,虽遍访群贤,只是多有受挫。太上皇求贤之心甚诚,百般嘱托‘求贤之道,非礼不行,必求真材,以礼教遣’。即使‘所征人材,有不愿行者,有司不得驱迫,听其自便。’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朱允煐这么说,不少读书人觉得英示皇帝可能要秋后算账了。其实不只是英示皇帝,洪武皇帝也曾经就秋后算账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别看当初的洪武皇帝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,打天下的时候遇到那些不愿出仕的,也只是一副宽怀大度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当他鼎定天下的时候,那情况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在明朝之前,虽然君权严重,士大夫阶层还是享有一定程度的人格独立。‘隐士’不但被宽容,甚至被尊崇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到了洪武皇帝坐了龙椅,就给出了‘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,是自外其教者,诛其身而没其家,不为之过’的说法。不为君用即为罪,这也是洪武皇帝的一个特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在大明初期,老朱不太杀读书人,因为大明缺少官员。但是到了洪武中期,天下已如磐石之安,虽然还需要读书人安邦治国,不过读书人到处都是,就算是杀了也不怕没有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读书人的忌惮和压制,老朱也不再掩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允煐看着满朝文武,换换问道,“太上皇早年曾下旨:诸人皆许直言,为生员不许。诸位爱卿,可还记得?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