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这段言语,不由让桓王眼中精光一闪,这也正是他日夜所思之事,否则,也不会向晋国索要上郡了。
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,桓王缓缓开口道:“听秦相的意思,是说我桓国,有可能得到上郡?”
“当然。”刘玉之毫不犹豫的说道:“今,宜阳已破,晋国门户大开,而广陵一带,亦激战正酣,如此两线作战,晋国必将连续丢地,届时,上郡那里,晋王又如何能顾及得到呢?”
“因此,在下以为,与其求地,不如自取。”
“上郡!”桓王目光幽深的说了一句,继而又看向了刘玉之,说道:“秦相是在拉我桓国同盟,共取晋地?”
“不不不,殿下不要误会。”刘玉之连忙摇了摇手,说道:“取与不取,全在殿下决策,而以在下之见,桓国也大可避此刀兵,待秦、晋、凉,三国战至一定程度,再轻易取上郡,不比现在出兵要好吗?”
说完,他继续道:“如此一来,第一,殿下不必担心师出无名。”
“第二,不必劳师费众,不必费兵甲勇士。”
“第三,可坐收渔翁。”
“第四,于战略目的而言,既达到了压制强晋,又取得了重要之地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