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十六章 合影 (1 / 3)

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
        “你的‘意中人’究竟是谁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就在她嘴边呼之欲出——可面对着提出这个问题的人,她却不能够诚实坦荡地说出“是你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她仍然为他突如其来的疑问和凝视而愣怔了片刻,倘若不是方才解释那一连串的误会时足够激动,她慌乱无措的神态根本得不到分毫掩饰,她的心虚隐瞒都将在他面前无所遁形。好在,她的双手此刻放在脸上,即便这个问题已经几乎要将她震倒了,它们也有效地遮掩住了她所有的失态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深深地呼吸,竭力调整说话的神态和语气,确认自己已伪装妥当了,才放下手,答道:“没有谁,只是当时信口说的托辞而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大概她的演技暂时瞒过了他,他结束了话题,没有再追问下去。她看了一眼手表,这趟出来已有将近一个钟头了,他只是刚退了烧,应该早些回去休息。可是还没有来得及说话,背后忽然传来声音: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、小姐,请看这边!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同时回过了头,眼前紧接着一闪,一个洋记者不知怎么出现在这里,不由分说地给他们拍了一张照。而且,一张拍完,他还没有善罢甘休,又对两人挥挥手,问道:“你们能不能再站近一些?”

        尹副官终于追了上来,凶巴巴地告诉那个记者:“谁准你乱拍的?知道你拍的是谁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洋记者摊摊手,把记者证给他看,又用他那音调古怪的中文连比带划地解释了一通,意思是他是海外某个报社的记者,在东北到处打仗的情况下,好不容易来到了沈阳,想要记录一些城市里的情况。副官仍然黑着一张脸,非要没收他的相机不可,他只好退让一步,保证不把这张照片发表,杜聿明才稍微摆了摆手,示意这件事过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阮静秋则鬼使神差,在送他回医院后,又折返到长沼公园附近找到了这个洋记者。他洗好了照片,把这张合影交给她,照片里的两人相向着对方同时回头,一个穿着深色的中式长衫,一个穿着浅色的洋装套裙,两个人站在一起,好像有一些鲜明的中西之间的对比,可脸上又带着一模一样诧异的表情,叫人看了不由发笑。她仔细地收好了照片,心想,也许这就是这段感情唯一可留下的念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七月初,杜聿明离开了东北。比起来时的意气风发,他走时就要狼狈多了,除在机舱门前尚要对媒体的镜头勉力站着挥一挥手示意,余下进出往返全靠担架抬行。他已在野人山受够担架的滋味了,如此再来一遭,不能不说是又戳破他的伤疤、又刺痛他的旧患。至于缘由,面上当然说这是因为要往上海治病兼准备去美国的有关事宜;人后的种种辛酸,就只有他自己尝得分明。

        阮静秋与军医处几名护士一路送他到机场,眼见副官们把担架抬进机舱。她没有顾及再和他说什么话,光是瞧着那副病容,她就已经心如刀割,只怕再多说一句就要落下泪来。而他走后不久,她就从司令部变幻莫测的空气当中,隐约察觉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人事调动,甚至比她所能想象的掺杂了更多政治上的暗涌。接替他主事东北的是参谋总长陈诚,去年夏天,东北战事如火如荼之时,他主要在中原地区督战,这次来东北,名义上是接替熊式辉东北行辕主任的职务,但作为参谋总长,军事政治他都可以合情合理地一把抓,于是在极短的时间里他就成为了东北唯一的掌控者。

        与他的委任状一同出现的,还有司令部许多军官、甚至前方部队一些指挥官的辞职信。这其中也包括军医处张主任,且他们辞职或调走以后,绝大部分的空位都补换成了一些生面孔——毫无疑问都是陈诚的亲信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